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刘华山
刘华山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收藏 完善纠错
中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1] 中南工业大学 博士 | 博士研究生毕业 [2] 1994.9-1997.10 中南工业大学 |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 博士学位 | 博士研究生毕业 BiPbSrCaCu氧化物体系中超导相融化分解研究 [3] 1991.9-1994.3 中南工业大学 | 金属材料热处理 | 硕士学位 | 硕士研究生毕业 BiSrCaCuO氧化物体系相关系测定 [4] 1987.9-1991.7 中南工业大学 |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 学士学位 | 大学本科毕业 工作经历 [1] 2019.1-至今 中南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副处长 | 历任 [2] 2003.9-至今 中南大学 | 材料学院 | 教授 | 在岗 2004.6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3] 2000.10-2002.9 日本东北大学 | 材料系 | 博士后 [4] 2000.10-2003.9 中南大学 | 材料学院 | 副教授 | 在岗 2000.10---2002.9 赴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系做博士后。 [5] 1997.10-2000.9 中南工业大学 | 材料学院 | 讲师 | 在岗 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聘为讲师。 刘华山,男,1969年12月出生,中南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入选者。1987年7月至1997年10月,在中南工业大学(现改名中南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7年10月博士毕业并留校任教,12月取得博士学位。2000年10月至2002年9月由教育部派遣在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系作博士后。已承担了 “锡基无铅焊料与基材间界面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稀土Y对高强高电导铜合金中第二相粒子沉淀的热力学影响” 、“两种金属间界面反应时中间相形成序列的动力学研究”、“钛合金与纯金属间界面反应的实测与热力学、动力学解析”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构建了包含14个组元的Au基焊料热力学数据库;提出了预测金属间界面反应生成物形成序列的定量动力学判据;与相关企业合作钢铁耐磨材料研究,成功研制了用于螺纹钢轧制的新型高性能耐磨轧辊,并用于多个企业的相关产品生产线;揭示了Au-20Sn合金的超塑性变形机理,发现Spinodal分解有效延缓晶粒长大、促进层错增殖以协调晶界变形,成功制备了常规条件下难变形的Au-20Sn共晶合金箔材(厚20~50um),实现了与基材Ni(Cu)间瞬时液相TLP焊接。与同事合作,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发现金属过冷熔体中原子动态关联长度随过冷度的增加非单调变化,且原子扩散协同性逐步增强。迄今,已在Acta Mater.、Phys. Rev. Lett.、J. Mater. Res.、Intermetallics、J. Electr. Mater.、J. Phase Equil.、J. Alloys & Compds.、CALPHAD、Mater. Sci. Eng. A、J. Mater. Sci.等国内外多种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7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高性能镁合金设计与研发 [2] 焊接及电子封装中的界面反应实测与界面组织演化模拟 [3] 高驱动力作用下的相变实测与动力学模拟 [4] 相图热力学与动力学数据库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