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吴珂,1979年出生,重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交通环境与安全,尤其是隧道火灾演化机制、建筑材料燃烧特性及阻燃机理、隧道通风及污染物控制、照明光效及视觉功效等方面的研究。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近年来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20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4项,市级科学技术奖2项。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2016.12-浙江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5.12-2016.12台湾海洋大学,访问学者
2008.07-2016.11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师资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2002.09-2008.06浙江大学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博士
1998.09-2002.07浙江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士
教学与课程
本科生课程:《交通工程导论》、《交通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
研究生课程:《交通安全与防灾技术》
科研
1.基于界面微结构模型的LED高效散热机理研究及全热链多尺度模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54002)
2.火灾工况沥青热解燃烧特性及纳米粘土/金属氢氧化物复合阻燃体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8542)
3.近接分叉隧道通风特性及污染物扩散机制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9E080028)
4.贫氧高升温速率下沥青的热解燃烧特性及阻燃抑烟机理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4E080014)
5.基于热致声原理的隧道LED照明系统散热机理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1110222)
6.基于热特性的隧道沥青路面火灾安全性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51471)
7.隧道LED照明系统强化散热机理研究.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项目(2012R10020-14)
8.基于大空间气流组织和智能控制的地下建筑高效空气调节系统开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011C11080)
9.复杂超常规隧道火灾风险识别及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C03029)
10.复杂环境下大跨市政隧道建造与运行关键技术研究.浙江省建设科研项目(2012K26)
11.复杂地质条件下城市特长隧道群建设环境保护关键技术.浙江省建设科研项目(2016K94)
12.公路隧道LED照明光效与视觉功效研究.浙江省公路科技计划项目(2013H48)
13.公路隧道LED光源照明等效性研究.浙江省公路科技计划项目(2016-2-7)
14.公路隧道LED照明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研究.宁波市交通运输委科技计划项目(201702)
15.复杂串并联城市隧道群污染物协同排放技术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7QNA4023)
标志性成果
(1)首次建立可预测和量化分析隧道通风系统时滞特性的延迟效应动力学模型,揭示隧道动力参数与环境控制指标间的耦合/解耦机制,基于多分支隧道的风量联动耦合特性提出解决隧道内外环境割裂问题的全环境通风协同控制方法。成果应用于紫金港隧道工程,产生经济效益上亿元。
(2)率先从热分析动力学角度揭示沥青燃烧的多阶段反应特征,完善了对沥青材料燃烧微观特性的认识。首次发现氢氧化钙对沥青芳香分和胶质组分的交联稠环效应,揭示氢氧化钙碳酸化促进沥青凝聚相成碳的阻燃机理,拓展了金属氢氧化物系的阻燃有效温区及适用组分。创新提出HAM复合阻燃体系,获得阻燃抑烟效果与路用性能俱佳的沥青路面材料。成果发表于MD、JOC、CPB等国内外期刊。
(3)系统揭示隧道“明、暗适应”过程中光源色温、亮度空间分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规律,建立基于视觉功效的城市隧道LED照明光效技术控制指标,首次提出隧道各向异性调光控制方法及异步时序分级原则。研发具有强散热效率和弱方向敏感性的隧道LED三维散热结构,提出保障隧道LED灯具长期可靠性的热管理原则。成果应用于浙江省数十条市政、公路隧道,有效提升行车安全等级和照明系统长期可靠性,获得201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授权发明专利
1.吴珂,朱凯,李红仙,陈晓惠,康诚,黄志义.一种用于隧道沥青路面的复配阻燃矿粉及阻燃沥青混合料.中国发明专利:ZL 201610059844.2
2.吴珂,朱凯,康诚,黄志义.改性阻燃沥青、阻燃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消石灰作为阻燃剂的应用.中国发明专利:ZL 201510052907.7
3.吴珂,李红仙,章俊屾,刘超,李增珍,赵文超.一种适用于蓄电池极板固化室的布风屏.中国发明专利:ZL 201510791994.8
4.吴珂,李增珍,黄志义,章俊屾.主动式热管理方法以及带有主动式热管理的隧道用LED系统.中国发明专利:ZL 201410454888.6
5.吴珂,许雷挺,张欣,王立忠,张治成.一种城市隧道通风试验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 201410733746.3
6.吴珂,黄志义,章俊屾,张欣,李增珍.一种带匝道的城市隧道通风试验装置.中国发明专利:ZL 201410733729.X
7.吴珂,黄志义,杨智.一种隧道裂缝最大宽度自动定位和检测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200910153527.7
授权软件著作权
1.吴珂,黄志义,杨智,刘康苗,梁璋.隧道裂缝最大宽度自动检测系统.登记号:2010SR012350.
2.吴珂,黄志义,杨智,刘康苗,梁璋.隧道裂缝图片获取系统.登记号:2010SR012343.
学术奖励
1、滨海软土性状与海洋岩土工程灾变控制技术,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1B531003)
2、杭州地铁1号线钱塘江隧道河段最大冲刷深度研究,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7
3、非均匀沙输移的随机力学理论研究,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8C12010)
4、感潮河流引水工程输水防淤技术研究及应用,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1C12105)
5、大跨异形市政隧道建造与运行关键技术,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7-J-2-045-R06)
6、复杂环境下大跨市政隧道建造与运行关键技术研究,杭州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7
7、公路隧道LED照明光效与视觉功效研究,温州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WJ2016068)
荣誉
1、浙江大学2014-2015学年优秀班主任;
2、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7年度“我最喜爱的老师”。
研究生及博士后招生
欢迎具备交通工程、土木工程、流体力学、材料科学、应用数学知识背景的优秀学生加入本课题组攻读硕士和博士。除基本的研究生津贴外,课题组还将提供额外的生活补助和项目奖励,并资助优秀研究生赴海外交流和访学。
课题组常年招收博士后,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隧道通风、火灾演化机制、阻燃材料、群体疏散及救援、隧道照明等。
课题组介绍
隧道环境与安全课题组隶属于浙江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一直致力于以交通隧道为典型代表的地下空间热、光、声和气流等环境与安全问题的研究工作,尤其是隧道火灾及照明安全、通风及污染物环境影响、沥青燃烧动力学及阻燃机理、LED照明新技术等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
交通安全与环境
隧道火灾演化机制
隧道通风及污染物控制
建筑材料燃烧特性及阻燃机理
照明光效及视觉功效
学术兼职
担任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Fuel、Applied Energy和《中国公路学报》等期刊审稿人,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LED照明新技术科技创新团队”成员,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2018)技术委员,浙江省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评审专家。